立足中山 服務地方企業 助力重振虎威
前言:自1986年建校以來,我校始終注重對接國家和廣東重大發展戰略,對接科技發展前沿,突出學科交叉融合與協同創新,提升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能力,增強服務區域科技創新發展的能力。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是深入貫徹落實廣東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格局、推動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重大舉措。2018年,我校被遴選為“特色高校提升計劃”建設高校,圍繞重點建設任務,瞄準國家與地方重大產業需求,積極融入以企業為核心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致力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自主創新能力和服務地方能力。組建了18個科研團隊,逐步構建了“大平臺、大團隊、大項目、大成果”的科研格局。各科研團隊圍繞產業需求及關鍵核心技術持續攻關,為企業和社會帶來良好效益,近年來共承擔各類科研和社會服務項目1200余項,合作企業超過300家,帶動企業新增產值超過20億元,直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并取得顯著成效。
近日,學校遴選了多個科研服務地方企業的典型案例,蓮峰君將分期介紹他們開展校企合作的優秀成果和經驗。
(第三期) 機電工程學院:深入生產一線 助力本地制造業轉型升級
在新一輪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浪潮中,我校機電工程學院積極響應地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高層次人才優勢,與企業密切合作,推動科技創新,為企業增效益,為行業短補板,助力中山制造業突圍。
由機電工程學院院長顧曉勤教授、袁嚴輝副教授帶領的登機橋、扶梯研究團隊,李博副教授帶領的智能測控與工業自動化團隊,祝勝光博士帶領的非標自動化團隊,深入合作企業一線,用新技術推動生產設備裝備改造升級,切實為企業解決生產難題,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
機器視覺代替人眼工作 助力自動組裝機出口到日本
在傳統的認知中,日本是制造高精尖設備的代表,但由李博帶領團隊研發的“基于機器視覺的彈性支架零件自動化檢測系統”在安裝到自動組裝機上后,助力產品成功出口到日本。
(自動組裝機快速安裝零件)(攝影:文波)
彈性零件種類繁多,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領域,在彈性零件制造過程的檢測中,由于彈性零件存在彈性變形,不適宜使用接觸式的方式進行檢測,李博結合中山市本地企業的技術需求,研究應用機器視覺檢測技術實現彈性零件的非接觸式檢測要求,“我們用機器代替人眼來完成各種測量、分析、判斷工作,如果由人來把關質量,不僅效率低,還可能有誤差?!?
(研發團隊學生成員在工廠進行設備出廠調試)
李博老師團隊研制的適用于彈性卡箍零件在線自動化輪廓形狀檢測的裝置,實現對彈性卡箍零件形狀的自動化智能識別、分析、篩選。團隊還研制出基于機器視覺的彈性支架零件尺寸檢測裝置,實現非接觸式彈性支架零件高度尺寸的高精度測量,滿足了企業自動化生產設備的應用要求。
2019年,“基于機器視覺的彈性零件自動化檢測裝置的研制”獲得廣東省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目前,該項目及技術已在中山2家企業得到推廣應用,促進了企業生產效率有效提高,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
(BCP視頻接頭自動化組裝檢測一體機在日本稻熊工業株式會社應用)
在合作企業中山牛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李博老師的視覺技術充當人的“眼睛”和“大腦”,可以智能識別微小零件的卡口方向,并完成零件組裝。一個個細小的零件,通過自動組裝機組裝,平均兩秒鐘便可裝出一個完整且經過檢測的零件。牛耳智能總經理黃業富介紹說,加入這套自動化檢測系統后,整條自動化生產線不僅節約了人力,提高了效率,而且每個檢測結果都有記錄便于質量追溯。
(彈性支架零件自動化生產與檢測系列化設備在日本稻熊工業株式會社應用)
“基于機器視覺的彈性支架零件自動化檢測系統”應用在企業的自動化設備上,滿足了設備的運行要求,同時促進了企業的產品市場推廣。自2018年底與李博團隊開展產學研合作以來,作為新興企業的中山牛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實現向日本銷售系列化設備,創造銷售產值超過500萬元。
改進旅客登機橋關鍵技術 提高產品標準化程度
旅客登機橋作為一種大型機電產品,牽涉到機械結構、機電控制、供暖通風等領域的關鍵技術。由顧曉勤教授、袁嚴輝副教授團隊研發的相關項目成果從2018年起,已在國內外多個機場推廣應用,經濟效益顯著。
(顧曉勤教授帶領團隊研究登機橋關鍵部件——驅動輪架)
登機橋產品的設計需要考慮航站樓、站坪以及對接機型等制約條件,產品難以標準化,導致重復開發、設計周期長、產品成本高以及質量難以把控。針對這些問題,顧曉勤教授、袁嚴輝副教授帶領團隊與珠三角登機橋行業的主要生產廠家——蒂森克虜伯機場系統和深圳中集天達空港設備有限公司展開合作,對旅客登機橋的關鍵技術,如:結構設計、力學計算和暖通設計等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模塊化的設計思路,提高了產品的標準化程度。
(顧曉勤教授帶領團隊與蒂森工作人員在工作現場)
2019年,登機橋項目組作為深圳中集天達空港設備有限公司的合作方直接參與了迪拜國際機場登機橋項目,主要負責登機橋通風系統和結構設計重點問題的設計計算。項目期間袁嚴輝老師三次赴迪拜,參與設計方案的制訂,并提交和陳述了多份關鍵技術報告,對整個項目的技術規范與國際標準順利接軌作出了重要貢獻。
多項創新研究成果 助力中山五金行業制造技術升級
五金產業是中山多個鎮的重要支柱產業。2019年中山小欖出口五金制品產業年產值多達200億元,占該鎮工業總產值40%左右,此外東鳳、民眾等小鎮也聚集了大量五金企業,出口五金制品是中山市傳統特色產業,擁有華帝、長青等多家上市企業。為服務好中山市不斷更新換代的五金產品自動化加工與檢測等需求,祝勝光老師帶領團隊與中山市諾一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中山市鋒瑪金屬科技有限公司等達成技術合作,為企業創新研究了多種五金自動化加工產線裝備,并實現了投產,產生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研發五金盤片自動送料沖壓裝備,有效為企業提高產能。為解決因乳化液造成的雙片或多片五金不銹鋼盤片粘附在一起造成的送料難題,祝勝光老師帶領團隊改進渦流厚度檢測與零件厚度誤差臨界程序判斷等技術手段,并通過二次居中定位與不銹鋼無磁分片技術,實現了單片快速、自動穩定送料等。原來一人一沖床,通過自動送料裝備的投產,一人可以負責3臺沖床的不間斷生產,目前該發明已在中山市諾一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使用,促進產能和產品質量大大提高。
開發多向同步鼓包裝備,提高企業生產效率。以往市場上在售的五金管材鼓包自動化設備,只能單向陣列鼓包,祝勝光帶領團隊通過與中山市諾一五金自動化有限公司合作,經模具創新設計、減磨耐磨分析,分段式地址尋址編程等,開發出了多向同步鼓包機(目前已實現10向,5段鼓包),既滿足了市場上的多樣化要求,也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公司已將該機的鼓包樣品送去參加了2020年中國國際五金博覽會,并陸續接到國內外訂單。
開發多段式自動美工噴砂裝備,助力企業爭奪高端市場?,F在的衛浴產品越來越追求美化效果,為了追求高端市場,制作出外觀美、質地均勻的產品,祝勝光與企業合作開發出了多段式自動美工噴砂裝備,并從機理上優化的噴砂工藝參數,實現了高效率多樣化的產品生產,爭奪高端市場。
開發機械人協作的雙頭彎管機,提高成品品質。目前市場上在售彎管機主要為單頭彎管,工作效率低,祝勝光帶領團隊與中山市鋒瑪金屬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創新開發成功了雙頭彎管機,并由機械人協作,大大提高了五金管材的彎管效率與品質。
著力研發機械人協作的自動打磨設備,改善工人作業環境。目前企業的五金彎管拋光打磨主要靠人工,工人哪怕帶著口罩,金屬粉塵也難免會進入人體里,對身體健康危害極大,祝勝光目前正在研發基于機器人協作的自動打磨裝備,有望替代性地實現五金管料的自動化打磨。
中山市諾一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寧經理高度評價雙方的合作:“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有著軟件硬件設計均精通的非標設備研發團隊,通過產學研的合作方式,創新開發出了滿足我們行業的生產裝備,在節省我司人力成本的同時,對改進我司技術員的知識結構也有很大的幫助,期待今后更多的合作?!?
初審(一審):曾荔枝
復審(二審):張遠秀 夏雪景
終審(三審):譚茵華